来源:健康铜都 发布时间:2022-03-03 10:27 |
三月,万物复苏,气温回升,雨水增加。冬春季交替时期,气候冷暖不定,此时应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本月应重点注意新冠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预防。
新冠肺炎
关注原因: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气溶胶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佩戴口罩,佩戴时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
☑保持手卫生,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手脏时,请用肥皂或流水洗手反复揉搓20秒。
☑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应当尽量避开人群。用手肘内侧或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弃到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
☑不随地吐痰,痰液应当用纸巾包裹,随后将纸巾丢弃至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
☑不乱丢口罩,用过的口罩扔进专用垃圾桶,请装在随身携带的密闭袋中。摘口罩后及时洗手。
☑开窗通风,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及时就医、若出现身体不适,应戴上口罩,及时到就近医院救治。
☑建议大家不要在网络上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广大市民在采购和加工冷链食品时,应做到保持食材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食材,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认真清洗,清洗过程中要防止水花飞溅;在烹调加工结束以后,对台面、容器、厨具、刀具等进行及时的清洗和消毒。
☑如非必要,请不要前往出现疫情的重点地区。目前,仍不建议前往疫情高发国家旅游。
☑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进食,避免多人聚餐。
手足口病
关注原因:手足口病好发于5岁以下幼儿,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该病传染性较强,目前仍然处于高发季节。
预防措施:
☑ 勤洗手。儿童及照料者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一定要用肥皂将双手彻底清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勤消毒。需定期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各种用品用具,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在“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下接种疫苗。目前手足口病EV71灭活疫苗已上市,该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
☑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患儿要遵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居家隔离治疗,不去人员密集处,加强居家环境消毒、通风换气,居家隔离期间应避免传染他人。
流行性感冒
关注原因: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预防措施:
☑ 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 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 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 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 季节更替气候变化大,注意增减衣物。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关注原因:诺如病毒是一种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主。主要通过接触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及气溶胶而传播,除此还可经食物和经水传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暴发的高峰期,应做好防护:
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 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带病上学。
☑ 及时规范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以及厨工等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厨工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应立即离岗。
☑ 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晨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工作,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回家隔离治疗,并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
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原因: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感染后引起腮腺炎肿大,并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传染性较强。
预防措施:
☑ 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 发现发热、腮腺肿大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及时送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 学校、家庭内发现疑似病例要居家隔离治疗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或不少于病后21天,凭正规医疗机构的病情证明复课,居家隔离期间应避免传染他人。